
1、 山門意味佛教的三擺脫門:空門、無相門、無作門,至少有一座蓋成殿堂;殿堂內(nèi)應有金剛
力士。原金剛力士是法意太子,皈依佛法后作金剛力士,只要一位。傳至中國,不符合國人愛對稱的
習氣,又添上一位。《封神演義》將此二位進一步漢化為哼哈二將。
2、 天王殿中間供奉彌勒,背后供奉韋陀天。彌勒到如今為止還是菩薩,但將來必定成佛。韋陀
一開端便是中國人的發(fā)明,而韋馱天之名來歷不明,據(jù)傳可能是室腱陀天的音譯,本來是婆羅門教一
位天神,在佛教中并無顯赫位置。
3、 布袋和尚是中國彌勒的化身,本名契此,身寬體胖,言語無恒,面帶喜容。并非能為正宗的
佛教徒所承受。
4、 四大天王:源自南亞次大陸的神話傳說,為四天天王,職責相似于警察;來華后面目為之一
變,在漢化寺院中常駐已是隋唐時期,形貌相似漢化了的西域武將,到明清才定型為現(xiàn)今容貌,形態(tài)
、兵器、著裝經(jīng)過多種變化。
5、 哪吒,原型是四大天王中北方毗沙門天王的三太子,名那吒,這毫無疑問。佛經(jīng)原始 記載
不多且不生動。宋代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二中始為那吒編故事,特別蓮花化身與佛教分離的活靈敏現(xiàn)
;風火輪源自南亞次大陸的戰(zhàn)車深化,與輪寶同出一源。
6、 蓮花,南亞次大陸的蓮花,是一種睡蓮,葉子為橢圓形,與中國荷花不是一種;中國人對睡
蓮不熟習,漢化為土生土長的荷花。
7、 關于吃素的習氣。古印度僧人不勞動,化緣為食,施主給什么就吃什么,不回絕肉食,至今
如此;比丘戒律中也沒有不許吃肉的規(guī)則。漢化佛教吃素的風習,是梁武帝倡導而提高起來的,也合
乎佛家慈善及不傷生命的本懷。葷之大蒜、蔥這些氣息濃烈、富于刺激性的東西,不同于吃肉,這是
大小乘佛教、南北佛教徒共同恪守的。
8、 燒香疤(爇頂):這是元代傳下來的陋習,世界其他國度及少數(shù)名族的僧人也并無次現(xiàn)象。且
元代只要漢族僧人才爇頂,非漢族喇嘛教僧人不爇頂,以便元代蒙古族統(tǒng)治者分辨,帶有種族歧視的
成分。爇頂是一種無助于佛教修行的錯誤行為,中國佛教協(xié)會曾經(jīng)明令廢止。